聯係我們

上海總公司
TEL:021-39507036 
        13818950278
 

文章詳情

中國核電技術裝備自主化麵臨三大瓶頸

日期:2025-04-03 02:52
瀏覽次數:1217
摘要:
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核電設備自主化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製造方與市場脫節、核電標準化體係缺失、以及資金缺口等問題,成為製約中國核電裝備自主化發展的瓶頸。 
    正在此間參加國家能源局召開的“核電技術裝備自主化第三次會議”的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負責人隋永濱介紹,目前中國在建的二代改進型百萬千瓦核電站綜合國產化率達到75~80%,新近核準項目綜合國產化率可達80%以上。但他及其他與會代表表示,現階段推行核電裝備自主化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國產化推進成果難以有效落實。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鄭東山說,實現國產化目標需要把國產化推進的成果(樣機或樣件的研製成功)轉化為相應的設備供貨合同,並通過供貨合同的執行來完善和提升設計與製造技術水平,鞏固國產化推進工作取得的成果。通過設備供貨合同的落實,也能夠補償製造企業在前期研發過程中的投入,進一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形成良性循環。 
    **,中國核電標準體係的缺失給國產化造成一定困難。鄭東山還提到,國內尚未建立起核級設備與原材料的設計、設計驗證、模擬件鑒定與評定的標準體係,隨著國產化進程的深入,標準問題將成為製約核級設備與原材料國產化的瓶頸。對此,上海電氣集團也呼籲,加快推進核電標準體係建設,利用三代引進技術為契機,協調其他標準體係,建立技術先進、統一完整並適應國情的壓水堆核電廠標準體係,滿足核電自主發展的需要。 
    第三,資金缺口也大大製約了中國核電技術設備的研發與生產。隋永濱說,泵、閥製造企業在樣機試製、試驗台位建設和完成各種試驗投入了大量資金,再繼續投入研發資金,企業感到難以承受,希望國家能夠在科研經費上給予一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