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企業信息化的五重境界

日期:2025-04-18 04:00
瀏覽次數:1333
摘要:
信息化的目的是什麽?是促進企業的規模經濟,是解決生產與管理之間的矛盾,還是希望以此來提高企業的生命力?如果我們僅僅是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那麽信息化對我們來說並不具有任何意義,而如果我們還有更多的追求,那麽我們就應該了解自身所處的信息化的境界。

 

  一重境界:追求規模經濟效益

  規模經濟,是單一品種大批量生產(chan) 的經濟,是典型的工業(ye) 經濟。規模經濟效益,是指通過擴大生產(chan) 規模增加同一產(chan) 品的產(chan) 量實現單位成本的下降。而通過信息化,促進企業(ye) 規模經濟效益,這是站在*底下的一樓看企業(ye) 信息化可以期望的東(dong) 西。

  用信息化去追求規模經濟效益,所需前提條件*容易得到滿足。它的前提假設是,一不改變技術性質,二不涉及任何管理改變。與(yu) 企業(ye) 傳(chuan) 統做法相比,從(cong) 技術到管理差別*小,進入信息化的門檻*低。

  坦率地說,信息技術,不是幹這個(ge) 用的。它的所長不在這裏。當然,不等於(yu) 說,信息技術不能促進規模經濟效益的實現。我在農(nong) 村還見過,有的農(nong) 民不拿冰箱凍食品,而改當鞋櫃用。冰箱裏當然可以放鞋,隻是它的所長不是當鞋櫃就是了。所謂“不改變技術性質”,就是指拿信息技術當工業(ye) 技術使用,不用其所長,用其所短。舉(ju) 例來說,拿電腦當打字機可不可以?當然可以。它就相當於(yu) 拿冰箱當鞋櫃。

  在規模經濟型企業(ye) 中,由於(yu) 電腦網絡在主要業(ye) 務中派不上用場,一般都是在非主要業(ye) 務部門使用。

  我們(men) 並不一概地鼓勵所有企業(ye) 搞信息化。相對來說,什麽(me) 樣的企業(ye) 可以稍緩一些搞信息化?我們(men) 認為(wei) ,以規模經濟效益為(wei) 主的企業(ye) ,主要適合通過工業(ye) 生產(chan) 方式來發展。你想,你的企業(ye) 隻生產(chan) 一個(ge) 不變的品種,市場大得不得了而且從(cong) 來不變,沒有任何競爭(zheng) 對手,用戶拉貨的車好幾公裏排隊等貨,工廠開足馬力,天天加班還完不成任務,那我建議,你的企業(ye) 不信息化也罷。

  實際上,如果是追求規模經濟效益,企業(ye) 可信息化,也可不信息化。如果你發現,你的企業(ye) ,用戶需求不隻一個(ge) 品種了,每個(ge) 產(chan) 品的訂貨批量開始變小,競爭(zheng) 者的產(chan) 品性價(jia) 比超過你,那我恭喜你,你有了上信息化**台階的動力了!


  **重境界:追求範圍經濟效益和差異經濟效益

  通過信息化,促進企業(ye) 範圍經濟和差異經濟的效益,這是站在二樓看企業(ye) 信息化可以期望的東(dong) 西。

  範圍經濟的特點是小批量多品種,範圍經濟通過聯合生產(chan) 管理,增加產(chan) 品種類而實現單位成本的下降。根據1998年調查,深圳市建築、機械和紡織等傳(chuan) 統企業(ye) 中多數企業(ye) 采用CAD/CAM技術後,高度重複性工業(ye) 的效率提高了15倍,標準化作業(ye) 的效率提高5倍,通用典型化工作的效率提高了2倍,專(zhuan) 用和開發性設計分析的效率提高1倍以上。

  差異經濟通過同一產(chan) 品的同一品種內(nei) 部差異性的增加降低單位生產(chan) 成本,或者通過多品種、高產(chan) 量降低單位生產(chan) 成本。1997年5月,南海市政府投入350萬(wan) 元成立西樵紡織工藝製版服務公司,引進韓國設計的電腦工作站製版係統,使新麵料從(cong) 開發研製到生產(chan) 成品的周期縮短為(wei) 5天。營業(ye) 半年,開發出新品種2000多個(ge) ,其中轉讓成功400多個(ge) 品種。

  企業(ye) 信息化的**個(ge) 境界,*低限度的前提假設是,一改變技術性質,二不涉及任何管理改變。改變技術性質,是指一定要發揮信息技術所長,而不是把信息技術當作工業(ye) 技術使用。而信息技術所長的標誌,就是看技術應用是否產(chan) 生範圍經濟與(yu) 差異經濟效果。如果信息技術隻是達到規模經濟效果這個(ge) 層次,那還是“用非所長”。

  這個(ge) 境界的局限在於(yu) ,技術變了,管理還是老樣子。信息技術應用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hui) 遇到技術與(yu) 管理的矛盾、生產(chan) 力與(yu) 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矛盾。這時候,企業(ye) 信息化就需要再上台階,進入第3個(ge) 境界了。


  第三重境界:加強基礎管理

  企業(ye) 信息化前兩(liang) 個(ge) 境界的共同特點,是定位在技術應用;共同的局限是不觸及管理改革。第三個(ge) 境界,是信息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管理的結合。其基本前提假設是,一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二加強科學管理。

  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包括了企業(ye) 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企業(ye) 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信息技術在核心業(ye) 務部門的應用、產(chan) 品信息和技術含量的增加等方方麵麵,是廣義(yi) 的應用。加強科學管理,是指在原有科學管理體(ti) 係框架的基礎上,狠抓落實。它服從(cong) 、服務於(yu) 企業(ye) 做大做強的要求,主要定位於(yu) 管理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通過信息化加強企業(ye) 基礎管理的含義(yi) 。

  首先,科學管理(工業(ye) 化管理)與(yu) 信息化管理的理論區分標準。這種區分可以寫(xie) 成一本書(shu) ,我個(ge) 人有個(ge) 高度概括的標準,就是以管理層次與(yu) 管理幅度為(wei) 橫豎坐標,看管理的微分切線斜率。凡是管理層次與(yu) 管理幅度變動曲線呈邊際成本遞增的,為(wei) 科學管理;凡管理層次與(yu) 管理幅度變動曲線呈邊際成本遞減的,為(wei) 信息化管理。

  **,科學管理(工業(ye) 化管理)與(yu) 信息化管理的實踐區分標準。這種區分同樣可以寫(xie) 成一大本操作手冊(ce) ,但我注意到一個(ge) 關(guan) 鍵變量,雖非充分條件,但屬於(yu) 必要條件。這就是看企業(ye) 職能與(yu) 流程的關(guan) 係類型。如果企業(ye) 改革以職能轉變為(wei) 核心,強化專(zhuan) 業(ye) 職能,一定屬於(yu) 工業(ye) 化管理;如果企業(ye) 改革以流程轉變為(wei) 核心,在強化職能基礎上強化職能聯接,一定屬於(yu) 信息化管理。

  通過信息化加強基礎管理,特點是以信息技術作為(wei) 管理的新手段,強化科學管理的實施,但不改變科學管理的性質。屬於(yu) 用先進生產(chan) 力加強和完善傳(chuan) 統生產(chan) 關(guan) 係這個(ge) 範圍。

  判斷一個(ge) 具體(ti) 企業(ye) 的企業(ye) 信息化發展,何時應由科學管理階段轉入信息化管理階段,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至今沒有一定之規。我主張一是觀察企業(ye) 的實際資本構成(不光是財務報表上的資本構成,還要觀察信息資本、社會(hui) 資本及人力資本)。如果企業(ye) 資產(chan) 主要是物質形態的,建議以科學管理作為(wei) 管理信息化的定位;二是觀察企業(ye) 的市場環境,如果企業(ye) 競爭(zheng) **於(yu) 國內(nei) 傳(chuan) 統競爭(zheng) 對手之間的競爭(zheng) ,市場環境相對穩定,建議主要采取加強科學管理。相反,如果企業(ye) 資本主要依賴信息資源、知識資本、人際網絡和研發**,麵對的是瞬息萬(wan) 變的全球化市場和信息化的競爭(zheng) 對手與(yu) 合作夥(huo) 伴,並且關(guan) 係企業(ye) 的生死存亡,就要考慮登上企業(ye) 信息化的第4層樓梯了。


  第四重境界:實現信息化管理

  以流程重組為(wei) 特點的信息化管理,是企業(ye) 信息化的第4個(ge) 境界。它是企業(ye) 的再造,是企業(ye) 管理方式向扁平化方向進行的徹底變革,是對企業(ye) 傳(chuan) 統管理體(ti) 係直至產(chan) 權體(ti) 係的傷(shang) 筋動骨式的徹底改造。

  並非所有企業(ye) 都能服這副“猛藥”。這副“猛藥”一旦吃不好,不僅(jin) 治不了病,還會(hui) 吃死人,把企業(ye) 搞垮。所以,一定要認真對照自己是否符合“吃藥”的條件。

  企業(ye) 信息化第4個(ge) 境界假設的前提,一是信息技術變革,二是管理體(ti) 製包括整個(ge) 企業(ye) 體(ti) 製的信息化改革。它的特點是,不僅(jin) 信息技術廣泛應用,而且管理發生了根本上的改變。所謂“根本上的改變”是指,將信息技術應用於(yu) 科學管理時,信息技術隻是工具性的,信息化管理的效果還是局部的、戰術性的。

  從(cong) 實踐中我們(men) 可以看到,實行信息化管理,給企業(ye) 帶來的巨大效益。這個(ge) 效益不是僅(jin) 僅(jin) 體(ti) 現在效率上,而是體(ti) 現在效能上,即體(ti) 現在效率與(yu) 成本之比的變化率的趨向上。例如全球*大的CAD開發平台企業(ye) AUTODESK公司,就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在全球1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建立分支機構。這些分支機構與(yu) 4500多個(ge) 特約經銷商和3000多個(ge) 軟件增值開發商保持密切的即時聯係,從(cong) 而使它形成規模管理的扁平化虛擬組織結構,隨著擴大而邊際成本逐漸下降。
  

  第五重境界:完成從(cong) 做大做強、到做活的轉變

  企業(ye) 信息化的*高境界是什麽(me) ?企業(ye) 信息化帶來的*高價(jia) 值是什麽(me) ?一言以蔽之:做活。

  做活,是廣大企業(ye) 根本利益所在。我們(men) 平常說,做百年老店,是做活,指的是企業(ye) 的生命力強。做大做強後仍可能做死,IBM和通用長盛不衰,不是因為(wei) 它們(men) 大和強,而是因為(wei) 它們(men) 擁有與(yu) 時俱進的生命活力。中國企業(ye) 平均壽命僅(jin) 2~3年,企業(ye) 信息化對中國企業(ye) ,不是補在胳膊、腿上,而是補在命根上。

  做活,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條件下,提高企業(ye) 競爭(zheng) 力的要求。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