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馮侖:央企當地王 房價還要漲

日期:2025-04-18 00:21
瀏覽次數:856
摘要:
  近日,APEC中小企業峰會期間,有地產界“思想家”之稱的萬通地產董事長馮侖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大家都在說房地產公司利潤高,卻不知,其實政府從中賺得比企業還多。

    房企為(wei) 高利潤背上黑鍋

    關(guan) 於(yu) 房地產(chan) 行業(ye) 高利潤的話題,向來是眾(zhong) 說紛紜,而房地產(chan) 企業(ye) 更是時常背上為(wei) 高利潤助推房價(jia) 的罵名。

    對此,馮(feng) 侖(lun) 並不回避。他說,房地產(chan) 行業(ye) 的利潤是很誘人,但多數人隻看嫁閨女,不看養(yang) 閨女,其實在利益分配中,政府比企業(ye) 賺得多。他以萬(wan) 科為(wei) 例說,去年萬(wan) 科上交政府的稅收達50億(yi) 元,超過了其分給股東(dong) 的紅利40億(yi) 元。中國房地產(chan) 是利潤比其他行業(ye) 更誘人的行業(ye) ,但大家要看到,政府拿到的比投資者要多得多。

    其實,這並不是馮(feng) 侖(lun) **次深入談到類似問題。早在今年4月份舉(ju) 行的**財經中國經濟論壇上,馮(feng) 侖(lun) 就曾指出,政府角色在目前的房地產(chan) 環境中已越來越大,目前的3萬(wan) 億(yi) 房地產(chan) 投資中,絕大部分被用於(yu) 保障性住房,保障對象甚至囊括公務員,而政府企業(ye) 成為(wei) 經濟適用房開發主體(ti) ,這可能使得住宅開發商所能獲得的利潤空間被擠壓得相當小。

    馮(feng) 侖(lun) 進一步指出說,2008年以前,房地產(chan) 企業(ye) 、政府都陷入一個(ge) “蜜月思維”怪圈,由此造成的後果就是所有房地產(chan) 上市公司交的稅比利潤還要多。

    央企成為(wei) 高價(jia) 拿地推手

    談到國內(nei) 地產(chan) 界近來頻頻出現央企爭(zheng) 當“地王”的現象時,他認為(wei) ,央企頻繁高價(jia) 拿地將使競爭(zheng) 走向壟斷,*終導致房價(jia) 還會(hui) 漲。

    今年春節過後,國內(nei) 樓市逆市上漲。房地產(chan) 公司拿地的熱情重新高漲,尤其是近來,各地地價(jia) 更是頻繁刷新,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今年“地王”頻出,具有國資背景的房企無疑成為(wei) 重要推手。

    比如,由北京廣渠路15號地塊保持了不到3個(ge) 月的今年*貴土地紀錄,近日在上海被刷新——具有國資背景的中海公司以70.06億(yi) 元的高價(jia) ,獲得普陀長風居住用地,成為(wei) 今年新的“中國地王”。在這之前,華潤置地、上海城建集團等國企也輪流過了把“地王”癮。

    至於(yu) 消費者*關(guan) 心的未來房價(jia) 走勢問題,精明的馮(feng) 侖(lun) 卻不願過多糾纏。“房價(jia) 是*不容易準確預測的,之前業(ye) 內(nei) 許多人都有過關(guan) 於(yu) 房價(jia) 走勢的說法,但回頭看,這些預測總是錯的比對的多”。

    房地產(chan) 業(ye) 上演國進民退

    “房地產(chan) 行業(ye) 今年以來出現的國進民退現象,將讓市場交易製度從(cong) 競爭(zheng) 向壟斷演變,使房價(jia) 更加剛性。”

    馮(feng) 侖(lun) 進一步舉(ju) 例說,如果市場不好,民營地產(chan) 公司會(hui) 以市場成本價(jia) 或比成本價(jia) 還低的價(jia) 格賣掉,消費者可以期待經濟不好時買(mai) 點便宜的房子。如果是央企拿地,即使市場不好,成本在那兒(er) ,央企不會(hui) 降到成本以下,承擔國有資產(chan) 流失的責任。因此,在市場波動時,隻有民營企業(ye) 房價(jia) 在波動,國有企業(ye) 房價(jia) 變成剛性價(jia) 格,央企供應量越大,房產(chan) 價(jia) 格越來越剛性化,消費者得不到好處。

    馮(feng) 侖(lun) 認為(wei) ,房地產(chan) 業(ye) 這種去市場化的現象進一步發展後果會(hui) 很嚴(yan) 重,因為(wei) 壟斷利益*終可能變成小團體(ti) 的福利。

    央企用的是納稅人的錢,但他們(men) 通過團購等形式,將納稅人的個(ge) 體(ti) 資產(chan) 變了團體(ti) 福利,這種分配不公的現象應該引起關(guan) 注,*近引起爭(zheng) 論的中石油團購房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這種現象不應該在房地產(chan) 業(ye) 發生。